7/24/2016

第三十三章盡己章

知人者智,自知者明。
勝人者有力,自勝者強。
知足者富。強行者有志。
不失其所者久。死而不亡者壽。

【白話文】
了解別人的算是有些小聰明,了解自己的才是有大智慧。
打得過別人算是有力氣,能夠超越自己的才是堅強。
懂得滿足的就算富有。 勉強去做的是有太多未得滿足的慾望。
不離開本性與賦(德)的就會持久。
身死而成就不被遺忘的才算長壽。

【白話文簡譯】
 了解自己比了解別人更有智慧。超越自己比戰勝別人更為堅強。
知足才是真的富有。勉強努力只是太貪(多慾)。

不離開本性與稟賦才會持久。身後讓人懷念的才算長壽。

3 則留言:

林裕祥 提到...

【重點】
• 本章重點在自知、自勝、知足、守德而長壽。不要執著於其他字眼。不然就要下一些思辨的功夫,以免被人誤導。
• 知人者智,自知者明:有人認為“知人”太重要了,老子不可能反對,只是 “自知”更重要一點。反而用了很多篇幅大談知人之道。從道德經的角度來看,為什麼要知人?簡單的說就是要使用,管理,控制,操縱,甚而擺佈別人,說的好聽是為了消災避禍,說穿了不外是為了達成自己的目的,滿足自己的慾望。這不正是推崇“無為”的老子所最反對的嗎?
• 智與明:老子一般是排斥“智”而稱頌“明”的。例如“絕聖棄智,民利百倍”(19),“以智治國,國之賊”(65)。又如 “知常曰明”(16),“不自見曰明”(22),“見小曰明”(52)。“明”不是一般的聰明才智,是走向悟道境界的啟明。
• 強行者有志:“志”指尚未滿足的慾望,或尚未成功之事。“強行”指勤於為,或勉強力行,是“為”過了頭的意思。只因太貪了才需要強行。這當然是主張“自然”的老子所反對的,如“弱其志”(3)。若有人堅決主張要強行,這裡的“行”只能限於“行道”,如“上士聞道,勤而行之”(41)。

林裕祥 提到...

在《莊子·齊物論》中,提到一個“道”不得彰顯的問題。值得在初學道德經的時候參考:
• 隨其成心而師之(師心自用):將“道”依照自己的成見來理解與解釋。
• 道隱於小成:道被小有見識的人所隱蔽。
• 莫若以明:與其道聽途說,那還不如以清明的心去觀照一切。

Unknown 提到...

不失其所者久。-- 我們活著的時候,都在找一個“所”,首先有個站立的地方,再來,有個成就的地位。最終一刻來到,不管成就多大多高,不管多久,已經跟我沒有關系了。
死而不亡者壽。-- 這裏還認命會死。以後的道家,我命由我不由天。攻擊挑戰死亡。仙學爲道家最突出的一個發展。羽化登仙的例子雖然不多,但古人把自己當白老鼠,臨床實驗的成果,有待繼續發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