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/16/2016

第二章觀徼章

天下皆知美之為美,斯惡已﹔皆知善之為善,斯不善已。
有無相生,難易相成,長短相形,高下相盈,音聲相和,前後相隨。
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,行不言之教。萬物作焉而不辭,生而不有,為而不恃,功成而不居。夫唯弗居,是以不去。

【白話文】
人們都知道怎樣算是美,就有了相對的醜;人們都知道怎樣算是善,就有了相對的不善。
同樣的道理,有與無,難與易,長與短,高與低,音與聲,及前與後,也都因為有了認知,而起了分別,更引申出紛擾。

因此,聖人用“無為”的態度來治理,用“不言”的方法來教導。任由人民自行運作而不加以干涉,人民有了生產而不去佔有,人民可以有自己的做法而不必依賴統治者,讓人民有了成就而不去搶功勞。只有當統治者不居功,他的地位才不會離開他。

1 則留言:

林裕祥 提到...

【重點】
生而不有,為而不恃,功成而不居:

讀本以為“生長萬物”,“作育萬物”,“成就萬物” 這些功勞其實是聖人的,但是給了人民。這是對老子思想的嚴重誤解。若那個統治者要做這麼多,就沒資格被老子說是“聖人”,更不會叫這做“無為而治”。我認為是只要統治者不擾民,人民自己自然做得好,人民自己自然會去“生長萬物”,“作育萬物”,“成就萬物”。